行业动态食品企业飞行检查,ldq
白癜风怎么治疗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1222/7707186.html 食品生产飞行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者依法开展的不预先告知的有因监督检查。暨一般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透露检查信息、不听一般性汇报、不安排接待与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式。 那你知道都检查哪些项目和内容么?年5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以下简称《检查要点表》)。《检查要点表》具体细化了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内容,设定了检查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并对每个检查项目结果设置评价项。每一个检查项目在对应的检查操作手册中做出了可操作性的描述。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参考检查操作手册的规定,对检查内容逐项开展检查,并对每一项结果进行评价接下来我们看看都具体检查哪些项目和内容表1-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简表)食品通用检查项目:重点项(*)21项,一般项30项,共51项。食品添加剂通用检查项目:重点项(*)19项,一般项31项,共50项。检查项目项目序号检查内容1.生产环境条件1.1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1.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1.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应设置洗手设施,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1.4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1.5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1.7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2.进货查验结果注:①检查原辅料仓库;②原辅料品种随机抽查,不足2种的全部检查。*2.1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2.2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2.3建立和保存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3.生产过程控制注:在成品库至少抽取2批次产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追溯生产过程记录及控制的全部检查,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查1个产品。3.1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3.2使用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3.3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3.4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3.5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3.6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3.7未发现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3.8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3.9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3.10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3.11未发现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3.12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3.13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3.14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3.15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产无关的个人或者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员工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4.产品检验结果注:采取抽查方式4.1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4.2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4.3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进行检验。*4.4建立和保存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4.5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5.贮存及交付控制注:采取抽查方式,有冷链要求的产品必须检查冷链情况。*5.1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5.2食品添加剂应当专门贮存,明显标示,专人管理。5.3不合格品应在划定区域存放。5.4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贮存、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和记录。5.5仓库温湿度应符合要求。5.6生产的产品在许可范围内。5.7有销售台账,台账记录真实、完整。5.8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6.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注:采取抽查方式6.1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6.2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6.3召回食品有处置记录。6.4未发现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况(对因标签存在瑕疵实施召回的除外)。7.从业人员管理7.1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7.2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7.3未发现聘用禁止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7.4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7.5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触食品人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7.6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8.1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8.2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8.3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9.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9.1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9.2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9.3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说明: 1、上表中打*号的为重点项,其他为一般项。 2、每次检查抽查重点项不少于10个,总检查项目不少于20个。 3、上表中除1.7、3.4、3.5、3.6项以及2.1项中关于“食品相关产品”的检查部分,其他项目均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者。 4、对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每次检查,还需检查第9项,对食品生产者的检查不需检查第9项。 5、如果检查项目存在合理缺项,该项无需勾选“是或否”,并在备注中说明,不计入不符合项数。 以上由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检查要点表》)虽然只包含了9大项检查内容,但是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对该表进行完善、调整和细化。因此其他省市飞行检查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接下来再看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有关表格的通知》中的检查项目。表2-广东省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简表)检查项目项目序号检查内容评价1.生产主体资格*1.1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是□否*1.2企业名称、实际生产食品的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等与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一致。□是□否*1.3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食品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未发生变化。□是□否2.生产环境条件2.1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是□否*2.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是□否*2.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设置洗手设施,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是□否2.4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是□否2.5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是□否2.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是□否2.7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是□否3.进货查验结果注:①检查原辅料仓库;②原辅料品种随机抽查,不足2种的全部检查。*3.1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是□否*3.2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是□否3.3建立和保存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是□否4.生产过程控制注:在成品库至少抽取2批次产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追溯生产过程记录及控制的全部检查,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查1个产品。4.1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是□否*4.2使用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是□否*4.3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是□否*4.4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该项不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4.5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该项不适用于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4.6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该项不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4.生产过程控制注:在成品库至少抽取2批次产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追溯生产过程记录及控制的全部检查,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查1个产品。*4.7未发现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是□否*4.8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是□否*4.9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是□否4.10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是□否4.11未发现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是□否4.12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是□否4.13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是□否*4.14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是□否4.15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产无关的个人或者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员工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是□否5.产品检验结果注:采取抽查方式5.1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是□否5.2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是□否*5.3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是□否*5.4建立和保存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是□否5.5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是□否6.贮存及交付控制注:采取抽查方式,有冷链要求的产品必须检查冷链情况。*6.1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是□否*6.2食品添加剂应当专门贮存,明显标示,专人管理。□是□否6.3不合格品应在划定区域存放。□是□否6.4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贮存、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并做好记录。□是□否6.5仓库温湿度应符合要求。□是□否6.6有销售台账,台账记录真实、完整。□是□否6.7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是□否7.产品标准执行情况7.1企业应执行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若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应按规定备案,且在有效期内。□是□否8.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注:采取抽查方式8.1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是□否*8.2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是□否*8.3召回食品有处置记录。□是□否8.4未发现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况(对因标签存在瑕疵实施召回的除外)。□是□否9.从业人员管理9.1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是□否9.2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是□否*9.3未发现聘用禁止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是□否9.4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是□否*9.5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触食品人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是□否9.6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是□否10.食品安全事故处置10.1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是□否10.2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是□否*10.3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是□否11.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11.1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该项仅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11.2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该项仅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11.3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该项仅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12.食品委托加工12.1受委托方查验委托方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文件,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应在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品种范围内与委托方签订委托加工协议。□是□否*12.2委托生产的食品,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和受托方的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是□否说明: 1、上表中打*号的为重点项,其他为一般项。 2、每次检查抽查重点项不少于10个,总检查项目不少于20个。 3、如果检查项目存在合理缺项,该项无需勾选“是或否”,并在备注中说明,不计入不符合项数。 ▊下边这张表是由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记录表。表3-食品生产飞行检查现场记录表检查类别:□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其他检查食品通用检查项目:重点项(*)/25项,一般项/31项,共/56项。食品添加剂通用检查项目:重点项(*)/25项(单一食品添加剂24项),一般项/32项,共57项(单一食品添加剂56项)。检查项目项目序号检查内容评价备注1.生产主体资格*1.1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是□否*1.2企业名称、实际生产食品的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等与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一致。□是□否*1.3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食品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未发生变化。□是□否2.生产环境条件2.1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是□否*2.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是□否*2.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设置洗手设施,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是□否2.4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是□否2.5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是□否2.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是□否2.生产环境条件2.7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是□否3.进货查验结果注:①检查原辅料仓库;②原辅料品种随机抽查,不足2种的全部检查。*3.1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是□否*3.2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是□否3.3建立和保存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是□否4.生产过程控制注:在成品库至少抽取2批次产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追溯生产过程记录及控制的全部检查,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查1个产品。4.1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是□否*4.2使用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是□否*4.3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是□否*4.4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该项不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4.5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该项不适用于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4.6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该项不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4.7未发现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是□否*4.8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是□否4.生产过程控制注:在成品库至少抽取2批次产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追溯生产过程记录及控制的全部检查,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查1个产品。*4.9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是□否4.10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是□否4.11未发现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是□否4.12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是□否4.13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是□否*4.14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是□否4.15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产无关的个人或者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员工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是□否5.产品检验结果注:采取抽查方式5.1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是□否5.2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是□否*5.3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是□否*5.4建立和保存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是□否5.5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是□否6.贮存及交付控制注:采取抽查方式,有冷链要求的产品必须检查冷链情况。*6.1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是□否*6.2食品添加剂应当专门贮存,明显标示,专人管理。□是□否6.3不合格品应在划定区域存放。□是□否6.4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贮存、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并做好记录。□是□否6.贮存及交付控制注:采取抽查方式,有冷链要求的产品必须检查冷链情况。6.5仓库温湿度应符合要求。□是□否6.6有销售台账,台账记录真实、完整。□是□否6.7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是□否7.产品标准执行情况7.1企业应执行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若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应按规定备案,且在有效期内。□是□否8.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注:采取抽查方式8.1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是□否*8.2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是□否*8.3召回食品有处置记录。□是□否8.4未发现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况(对因标签存在瑕疵实施召回的除外)。□是□否9.从业人员管理9.1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是□否9.2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是□否*9.3未发现聘用禁止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是□否9.4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是□否*9.5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触食品人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是□否9.6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是□否10.食品安全事故处置10.1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是□否10.2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是□否*10.3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是□否11.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11.1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该项仅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11.2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该项仅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11.3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该项仅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12.食品委托加工12.1受委托方查验委托方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文件,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应在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品种范围内与委托方签订委托加工协议。□是□否*12.2委托生产的食品,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和受托方的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是□否13.属地监管情况13.1属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或飞行检查记录等留存情况。□是□否13.2属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被检查企业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情况(检测报告送达、责令改正、召回、立案调查处理等)。□是□否14.安全生产责任提示情况14.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中,对企业负责人或生产质量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的提醒、督促、宣传、教育等。□是□否说明: 1、上表中打*号的为重点项,其他为一般项。 2、每次检查抽查重点项不少于10个,总检查项目不少于20个。 3、如果检查项目存在合理缺项,该项无需勾选“是或否”,并在备注中说明,不计入不符合项数。 为方便食品企业自我核查了解,保证企业持续合规,小编曾对年4月至年7月间64家食品企业飞行检查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汇总整理。范围涉及湖南、湖北、广西、安徽、黑龙江地区,涉及到的食品分类有纯净水、豆制品、蜂产品、风味鱼、酒类、冷冻饮品、米粉、膨化食品、蔬菜制品、饮料、婴儿配方乳粉等。结合GB-《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和《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对于食品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整理分析如下。??????—·1·—从业人员管理通过对从业人员管理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如图1)发现,从业人员管理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负责人的考核问题、健康证的问题、从业人员的考核问题上。其中未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企业15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23.4%。员工无健康证或者健康证已经过期的企业9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4%。未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未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或者培训记录与年度培训计划不一致的企业7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从业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的为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检验人员和负责人的培训考核问题。图1从业人员不符合数量及比例—·2·—车间设施方面车间设施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洗手更衣设施问题最多,其次是防虫、防鼠设施。主要表现为车间入口的洗手消毒设施出现故障,未及时进行检修;工作服与便服未进行单独存放;车间内(包装间问题较突出)未设置洗手消毒设施。企业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避免出现隐患。另外,夏季蚊蝇较多,应该加强防蝇虫设施的检查频率,避免食品遭到污染。具体问题如下:1、墙壁、地面、天花板墙壁、地面、天花板不符合规定的企业22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34.4%。主要表现为车间墙壁、天花板霉变脱落;有冷凝水,地面破损、车间地面积水等现象;个别车间有与外界相通的孔洞,未进行密封处理;车间有杂物堆放。2、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不符合规定的企业42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65.6%。主要问题表现在洗手、消毒、干手设施不能正常使用;个别公司没有更衣间;更衣室私人衣服未与工作服分开放置;更衣室无阻断式换鞋设施,工作鞋和私人用鞋有混放,鞋靴消毒池尺寸不足。3、车间照明、通风、存放废弃物设备设施车间照明、通风、存放废弃物设备设施不符合规定的企业17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26.5%。主要表现为包装车间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未加盖密闭;生产车间未设置废弃物存放设施;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的照明设施无防护措施;个别净水车间未安装通风设施。4、车间设计不合理,存在交叉污染的隐患。车间设计不合理的企业12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8.8%。主要表现为包装车间与其他生产区域未进行分隔;不同洁净度的车间未进行完全隔离;车间人流、物流设计不合理,有交叉污染风险;食品相关产品从人流通道进入车间,未设置物流传递口;生产加工人员从内包装间的物流口进出灭菌间,存在交叉污染风险;洗涤剂、消毒剂未专门存放等。5、防虫、防鼠设施防虫、防鼠设施不符规定的企业38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59%。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防鼠、防蝇、防虫设备安装不到位;车间挡鼠板高度达不到防鼠要求;包装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未采取有效的防虫、防鼠、防鸟设施;车间现场门窗、与外界相通的排气孔、下水道密封欠佳,发现有苍蝇存在;企业无法提供定期检查防蝇、防虫害相应检查记录。图2车间设施不符合数量及比例—·3·—生产、检验设备生产、检验设备主要表现为未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无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产品质量。主要问题如下:1、检验、检测设施检验、检测设施不符合规定的企业29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45.3%。主要问题如下:企业自检的,不具备检验室;无菌室的区域无空气净化系统或超净工作台;温度控制不符合,达不到试剂存放条件;未对无菌室空气洁净度进行检测;缺少分析天平等设备。出厂检验设备未按期检定或校准。2、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不符合规定的企业16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25%。问题表现为未定期对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生产设备生锈、污物聚集、仪表损坏、未及时清理设备卫生,木质托盘发霉等现象。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对生产、检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到期及时检定和校准设备,避免造成食品污染和检测结果不准确。—·4·—原辅料管理原辅料的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进货检验不符合要求占了很大比例,其次是贮存条件、原辅料交叉污染、和食品添加剂贮存方面。具体如下:1、进货检验进货检验不符合要求,未对供货商资质进行验证的企业36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56.3%。主要表现为未验证符合证明文件,进货检验记录不完整;贮存、保管、出库记录不完整。2、原辅料交叉污染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的企业13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20%。主要表现为外包装未脱外包装直接进入车间,个别原料、半成品、有交叉摆放的现象。3、贮存条件原辅料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20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31.3%。主要表现为未离墙离地存放、未进行分类贮存、不合格品未单独隔离存放、温湿度不符合要求等。4、食品添加剂存放食品添加剂未专门贮存,有混放现象的企业10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5.6%。主要表现为有个别添加剂无标识,未有专人进行管理。图3原辅料不符合数量及比例—·5·—文件、记录管理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检验数据、报告不符合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留样记录,再次是投料记录、关键控制点记录、健康管理制度、不合格处置记录、自查记录。具体如下:1、检验报告和记录不完整、欠真实不符合企业26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42.2%。主要问题如下:出厂检验记录不完整,真实性值得怀疑。出厂检验报告与生产记录的批次不完全一致,产品检验报告不全,检验项目不完整,报告内容不完整,未记录产品批号;无原始检验记录。不能对不合格产品的原料入库、生产投料、成品入库、出厂检验报告等记录进行追溯。2、留样记录不完整不符合的企业24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38%。主要表现为未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企业未设置留样柜或者留样区域,进行留样和记录,留样记录内容不完整。3、无自查记录未进行自查的企业7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1%。主要表现为无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自查制度不完善,未规定自查内容和改进措施等。4、投料记录不完善投料记录不符合的企业13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20.3%。主要表现为未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无产品入库记录、销售记录,无法进行有效追溯,投料数量和成品数据不匹配。5、未建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不符合企业13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20.4%。主要表现为未建立投料及关键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记录;企业无法提供该批次产品相应的配料关键控制点记录等。6、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不符合企业9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4.6%。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或者健康证已经过期。7、未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符合要求的企业9家,占检查企业总数的14.6%。表现为未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不符合规定等。图4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数量及比例—·6·—现场管理对食品生产企业现场进行检查,存在人流、物流交叉污染的现象。车间有杂物堆放。更衣室工作服和私人物品混放,没有进行分开设置,以包装车间存在问题最为显著。另外,紫外线杀菌器中紫外线灯管未定期更换。还有个别公司更衣、洗手、换鞋程序设计不合理,存在交叉污染的隐患。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实验室化学试剂已过期,表现为微生物检测培养基过保质期;标准溶液已过期。出厂检查项目未按照企业标准开展检测,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未及时更新。无产品自检能力,未签订委托检验合同,产品未经检验即出厂销售。实验室布局不合理,表现为无菌室放有灭菌锅、培养箱、显微镜等设备;有实验室不能正常开展检验工作;无菌室有杂物摆放,传递窗没有密闭。针对以上飞行检查容易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该对照GB-《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进行认真自查,除了在硬件设施上能够满足要求之外,在管理上也应该加强,建立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自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建立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长效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来源:食品研发与生产统筹策划/罗樱编审/校对小食君设计/吃货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pf/8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吉林省年第一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飞
- 下一篇文章: 中津航教育飞行学员培养答疑解惑系列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