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清华班飞行员牛申的青春航迹
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年,刚刚18岁的牛申,做到了两件“万分之一”的事。在他大学的开学典礼现场,学院书记致辞,“对每一位热血青年来说,能当上飞行员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能上清华的概率也是万分之一,而这两个‘万分之一’,在你们身上合二为一。” 有人说,青春就是一部电影。作为空军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首批飞行员,牛申这部精彩的青春励志片,一定能获得广大网友的“五星”好评。 从清华园飞上祖国蓝天,牛申驾驶战机壮志凌云,在壮美的山河云端划出绚烂的青春航迹。如果将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原为一名年轻军人9年时间的成长历程,这其中必定包含着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以及超越常人的付出。 清华校徽的紫色,是“空军蓝”和“中国红”的融合 年的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这年秋天,18岁的牛申从家乡江苏盐城走进了这座百年名校。 牛申从小就期待像爷爷一样穿上军装。高三那年,他报名参加空军招飞,顺利考入空军航空大学。 作为空军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首批飞行学员,大一到大三期间,牛申在清华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大学第四年,“清华班”的学员们再回到空军航空大学,完成相关飞行训练。 这批飞行学员共32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航15班”。如今,牛申的战友司凡和鲍一鸣,都是“航15班”的同学。 新生初到,在写有“清华园”的青砖白柱式建筑前,学校辅导员的一番话开启了这些年轻人的清华生涯:“你们是清华新百年的第一批新生。对你们而言,清华校徽的紫色,是‘空军蓝’和‘中国红’的融合。” 这句当时听起来沉甸甸的话,牛申到现在都一直记得。在他经常去跑步的清华西操场南侧,有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石,上面刻着几十位烈士校友的名字,其中,就有沈崇诲的名字。 在为纪念清华百年校庆而拍摄的电影《无问西东》中,抗战时期驾机撞击日本军舰以身殉国的中国飞行员沈光耀,就是以投笔从戎的清华骄子沈崇诲为原型创作而成的。国家有难,个人岂能置身事外?这是沈崇诲的选择,也是那个时代无数热血青年的选择。 清华大学是一座有着深厚爱国传统的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培育出大批治学、兴业、治国之才。一个个清华学子的姓名,闪耀在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岁月中。仰望先辈,置身校园中,牛申身上时刻充满驱动自己前行的力量。 既是清华学子,也是空军飞行学员,双重身份对“航15班”的同学们意味着更多要求。除了要完成一学期十几门专业课的学习,在一日生活制度和体能等方面,他们必须达到部队标准。 从进入大学开始直到现在,牛申几乎没有睡过懒觉,早上6点是他固定的起床时间,接着进行晨跑。“牛申长跑很厉害,在新生运动会米跑步比赛中拿过小组第一。”战友司凡说,“10分钟左右跑完,在部队也是很快的。” 虽然擅长跑步,但牛申参加“半程马拉松”的成绩却并不起眼。那次,他从起点的天安门广场出发,脖子上挂着用半年津贴买来的相机,边跑边给小伙伴们拍照,将大家的笑容和北京的街景、地标一同记录下来,尽情享受着运动过程中的乐趣。 鲍一鸣说:“牛申总是喜欢给我们拍照。大家的合影里,往往都会缺了相机后面的那个他。” 因为加入了“清华团委视觉中心”,经常拍照的牛申渐渐喜欢上了摄影。他的镜头里,有着青春的不同色彩。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紫色校徽和鲜红国旗,“空军节”上亮眼的蓝色飞行服、晴空中划过的彩色烟带、战机亮丽的银灰色涂装……翻开牛申的青春相册,他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浏览过去拍下的一张张相片,牛申仿佛看到了梦想起航时那个青葱的自己。 天津郊外晴空万里,轰鸣声随着热浪呼啸而来。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战机在湛蓝的天幕上盘旋、俯冲,画出一道道彩色烟带。地面仰望欢呼的人群中,牛申感到无比兴奋。与大部分观看飞行表演的人不同,作为飞行学员的他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憧憬。 在京郊的跑道上,空气动力学老师带领“航15班”的飞行学员们放飞了亲手制作的航模。从手持航模到坐进战斗机驾驶舱,清华期间的这些航空活动成为牛申最初的飞行启蒙,真正开启了他对飞行的热爱。 在清华完成3年课程后,牛申怀着憧憬和梦想回到空军航空大学。经过严苛的飞行训练,他像稚嫩的小鸟第一次张开翅膀,开启了自己的飞行生涯。 有一种浪漫必须在艰苦跋涉之后才能体验到 天微微亮,牛申坐在战机驾驶舱里,等待塔台放飞的指令。 告别清华后,经过刻苦学习、严格训练和层层考核,牛申年6月真正开始驾驶战斗机翱翔天空。如今,在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经过地靶实弹、夜间空战等一个个高难度训练课目的淬火后,牛申快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蓝天卫士”。 每次“飞拂晓”,他都要凌晨两三点起床,完成一系列地面准备之后,于黎明前跨进座舱。驻地气候湿冷,夜里气温常跌至冰点以下。坐进机舱座椅时,一团冷气包裹住牛申,他按键的手都是僵硬的。 不一会儿,金色从地平线溢出,耀眼的光辉洒向空旷的外场,瞬间在大地上漫延开来。迎着日出的光芒,牛申驾驶战机加速飞向高空。眼前火红的朝阳,总能让人激情澎湃,置身无垠蓝天,牛申心中变得无比宽阔。 夜间飞行时,从驾驶舱里望出去,星空像是在身边围绕,宽广而深邃。猎户座在不同季节里变化着方位,牛申看着身边的璀璨繁星,感到仿佛自己也和那些数万光年之外的事物有着某种联系。 “心怀蓝天的人都是浪漫的。”这句话出自“英雄试飞员”李中华之口。李中华是牛申的偶像。在清华期间,牛申听过一次李中华的讲座,被他传奇的经历和个人魅力深深折服。 牛申并不觉得自己是个浪漫的人。小时候,他不太理解“革命浪漫主义”这个词的意思。走上飞行这条路后,他渐渐懂得,有一种浪漫必须在艰苦跋涉之后才能体验到。 “刚到学校的时候,大家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牛申的专业是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抱着厚厚的理论书籍,他扎进了学校图书馆。 也是在那里,牛申培养了自己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紧张的飞行训练之余,牛申坚持阅读,广泛涉猎人文、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长篇巨著。 飞行大队教导员时培政记得,他和牛申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飞行员宿舍。当时牛申正头戴耳机,拿着书坐在桌前,通过跟读练习英语发音。 现代空战既是力的比拼,更是智的较量。 “他有着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特别能坚持。”这一点让教导员时培政非常欣赏。牛申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js/11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航天英雄杨利伟只执行了一次航天任务,背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