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我们来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
文 YOYO 编辑 馨羽 飞天是人类的梦想,宇宙那么大,人类应该去看看,中国人更应该去看看。在这样的信念之下,中国人以“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托起中国航天的未来;以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步步迈进。 从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在太空刷新高度! 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在不断逐梦的过程中,星空上镌刻下了中国航天的印记。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最强双十二”联手,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 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神舟十二号飞船将实现五个首次: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包括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等。航天员驻留约3个月后再返回。 航天员进入空间站长期驻留,是探索太空并进行科研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也是太空竞争的主战场。中国航天员进入自己设计和升空的空间站,意味着太空探索和竞争拉开了新的序幕。 曾几何时,中国也向国际社会表达了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意向,但因种种原因而被美国排除在外。但排挤和打压并不能磨灭中国探索太空的雄心壮志,反而激发中国以更长远的目光和深远的战略计划来探索太空。 如今,中国的航天员进入了中国自己设计和升空的空间站,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星辰大海,我们来了!!! 站在这样一个让人激动鼓舞的时刻,我们回顾一下以往的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梳理一下中国人探索太空、圆梦空间站的一步步历程。 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神舟一号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以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考核了飞船系统的舱段分离技术、调姿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 年1月10日1时,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圈。 神舟二号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二的太空之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为中国今后实现空间产品产业化、商品化开辟了道路。 神舟三号飞船于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在轨运行7天,各系统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学实验和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神舟三号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神舟三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四号飞船于年12月30日0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圈。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成功实施变轨,并进行了两次轨道维持 神舟四号返回舱返地后,轨道舱一直在轨运行。该舱内安装了多台空间环境监测设备。在半年运行中,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中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 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返回舱于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搭载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返回舱10月17日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任务。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工程第二步任务实现顺利开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载人航天核心技术,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七号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并释放了伴飞卫星,伴飞卫星对飞船进行了摄像和照相工作,舱内航天员与北京飞控中心进行了天地通话,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区,完成对接任务。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面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预定目标,标志着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共计3人,景海鹏、刘旺、刘洋。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6月29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神舟九号是中国的第四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共计3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2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两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6月26日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完成飞行任务。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此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共计2人,景海鹏、陈冬。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形成组合体。11月1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降落主着陆场,完成载人任务。 神舟十一号的成功,积累了长期飞行任务管理和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空间应用试验的相关经验,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程,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每艘飞船相对于前一次都有着巨大的技术突破。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相信我们探索宇宙的步伐,不会仅仅止于空间站。毕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js/11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蛟龙号之后,中国如何向更深的海底进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