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曾有只牛头人身的怪物在克里特岛上四处作恶。为了关住怪物,希腊的能工巧匠代达罗斯替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建造了一座设计巧妙的迷宫。然而国王担心天机泄露,将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关进了迷宫里高高的塔楼。为了逃离克里特岛,代达罗斯设计了一种由腊粘合鸟羽制成的飞行器,他再三告诫儿子:”你千万不要飞得太高!如果飞得过高,强烈的阳光会把你的蜡翼融化。”父子二人从岛上的石塔展翅起飞逃出,年轻的伊卡洛斯不听父亲的劝诫,在空中越飞越高,最后因过于接近太阳,蜡翼融化崩解,坠海身亡。

-

如果一定要指定一个动作,来当作人类这个物种繁衍发展过程的隐喻,”飞行“或许是一个不那么恰当却又美妙无比的答案。

说不那么恰当,是因为人类作为一种生活在陆地的灵长类动物,本身并没有翅膀,”飞行“与我们似乎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情;说美妙,则因为”飞行“二字寄托了人类所有最美好浪漫和疯狂的幻想,把我们在物种进化史诗旅程中的短短二十万年的跃进式发展用两个字浓缩表现了出来。

飞行二字所蕴含的这种二元性,正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勇敢、坚毅、与“笨拙”的完美体现。

DesignforaFlyingMachine()

对于天空的向往始终埋在人类的基因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人为此不懈追求。若想要为这些尝试和探索溯源,那么达芬奇的草稿将会是一个合适的起点。达芬奇对于天空和飞翔的迷恋伴随了他的一生,他为这个概念创作了超过字的描述和字的草稿。年,他在CodexontheFlightofBirds,这本仅有十八页的小册子中详细讨论了空气的性质和他对于鸟类飞行原理的研究,甚至也对重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在20世纪初飞行器的成功发展进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HotAirBalloonmadebyMontgolfierBrothers

在达芬奇之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逐步完善着这个飞上天空的梦想。18世纪有卡文迪许在其论文OnFactitiousAirs中描述氢气的性质,也有蒙特哥菲尔兄弟制造的以麻布为燃料的热空气气球,于年在巴黎完成人类第一次升空飞行。从被称为提出现代飞行器概念“空气动力学之父”的乔治凯利爵士,到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风洞的温汉姆,人类不断完善着飞行器研究的理论和实验背景,为真正的载人航空器的诞生奠定着基础。

TheWrightBrothers

直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上完成了第一次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再之后的数年里,他们不断改进飞行器,制造出了第一台可实际应用的机翼固定的飞行器——TheWrightFlyerIII。他们首创的飞行控制系统,让飞机成功走向了实用化、日常化的道路。

CharlesA.Lindbergh

除了工程上的突破,人类自身也在不断挑战这片本不属于我们的领地。年,25岁的林德堡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成为历史上首位完成从纽约到巴黎无着陆飞行的人,他也因此赢得了奥特洛奖。此次航行时长为33.5小时,距离约为千米。五年后,阿梅利亚·埃尔哈特于年成为第一位单独跨大西洋飞行的女性,并在-年间创造了七项女性飞行速度和距离的记录。

NationalAirandSpaceMuseum

LZHindenburg

然而,人类的飞行史也并不完全由这些高光时刻组成。著名的兴登堡飞艇在年5月6日,第二个飞行季第一次跨大西洋飞行中,在新泽西州的曼彻斯特镇莱克湖海军总站上空尝试降落时在众目睽睽下爆炸烧毁,共造成了36人死亡。作为人类所建造过的最大航空器,兴登堡号飞艇的悲剧不仅宣告了商业飞艇时代的终结,更作为一种符号象征被铭记。

P51TIIS

随着时间不断向后推移,人类迎来了或许是文明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二战的全面爆发使参战国几乎将自身的全部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用于军事研发之上。在如此的投入下,人类在飞行器上的发展仅在短短6年后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战争需要的不断刺激下,从最初美国北美飞机制造公司仅用了天就研制、试飞的“歼击机之王”P51,到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为美国海军创造了无数奇迹的“F6F地狱猫”战斗机,这些短期内诞生的优良飞机无疑为战后的民用航空,乃至航天领域积累了大量探索与经验。

CometbyDeHavilan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人率先将喷气技术应用于民用飞机。战后英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德·哈维兰从年开始研制喷气式客机,并命名为“彗星”。在年7月27日,世界上首架使用喷气发动机的民用客机首飞成功。该技术在当时被认为是飞行器的革命性突破,但其却在年接连发生两次空中解体事故。面临安全问题和波音的双重压力,德·哈维兰在年不得不停产“彗星”并将其撤下航线。

Spuntnik1

飞行器如洪水般发展的势头绝不会因为一次挫折便就此停滞,在接下来的冷战中又激起了一个浪潮,从此全球争夺的焦点也转向了更高的天空。人类的太空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年10月4日,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送入了地球的行星轨道,震撼了整个西方。

Thatsonesmallstepforman,

onegiantleapformankind.

或许是因为不满于近地的尝试探索,又或为了牵制住苏联领先的步伐,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在四年后悄然启动——这一次,人类将目光移向了月亮。从年开始的10年中,美国多次完成了载人登陆月球且安全返回地球的太空行动。其中最负盛名的阿波罗11号于年,在历时8天13小时18分35秒,绕行月球30周之后返回地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地球文明史上第一个踏足月球表面的人类,这一壮举无疑在飞行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革命性的印记。

东方红一号

“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年,美国紧接着苏联将“探险者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第二次会议上向全国宣告:中国自己也要上太空。年4月24日21时35分,随着酒泉发射基地的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并在七分钟后顺利进入轨道。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Cassini–Huygens

年9月5日,为了探索深空的奥秘,美国发射了目前迄今为止逃逸距离最远的人类飞行器——旅行者一号。而于年10月15日共同发射升空的卡西尼-惠更斯号在分离后进行了对于土星的空间探测,其中惠更斯号与年1月4日成功于土卫六的阿迪立地区着陆并传回数据,成为首架在外太阳系天体完成登陆的探测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行星际探索也被提上日程,应运而生的是新视野号——第一艘飞越和研究冥王星的空间探测器,并于年进入柯伊伯带进行后续探测。

好奇号

太空探索逐步深入,人们同样将探索火星作为目标。经过70年代以来无数次尝试,NASA于年启动了“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成功着陆并进行勘测。

ArenderedSpaceXspaceship

近年,先锋企业家伊隆·马斯克领导的SpaceX公司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实现了第一枚可控陆地和海上垂直着陆回收,第一级多次重复使用的火箭——Falcon9。及其衍生构型FalconHeavy,一台具有执行月球或火星载人探索任务潜力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这些不断打破行业极限的创新不仅将人类的未来从这片已生存了四十多亿年的星球映射到了无穷无尽的太空,并且尝试将人类定义为一种跨星际的新型文明。

-

我们都知道伊卡洛斯不听父亲劝阻,在自负与傲慢中迷失了自己,飞向高空导致蜡翼被太阳的高温融化最终摔入海中的故事。但其实,这仅仅是故事的一部分,在代达罗斯劝阻伊卡洛斯的话中,还有这样的另一半:

“你如果飞得太低,蜡翼会因沾染水汽而使翅膀变得沉重,这会让你无法飞行。”

伊卡洛斯,这一多数人视之为愚人自毁的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开拓者的赞歌。

飞行是一条界定人性和神性的界限,地心引力的束缚意味着神对凡人的绝对凌驾。科技予人神之力——现代航天飞机的绝对高度远超众神的圣殿,令希腊神话覆灭;天文望远镜令傲慢迂腐的教会对日心说哑口无言,让上帝羞而闭眼。有人对我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飞得太高!”他们却忘了人类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我们犯了更少的错误,而恰恰因为我们犯了更多的错误。

浩荡的飞行史就是一曲人类文明的赞歌。如果说无垠的蓝天,未知的宇宙是它的谱本,那开拓者们冲击深邃天空的勇气,和不惜生命向遥远星辰进发的意志则是它华丽的乐章。

朋友们呀,当下次有人劝你不要飞得太高时,也请一定要告诉自己:千万别飞得太低!

文字

ReganZ娅舒

编辑

娅舒

排版

娅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zp/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