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们再次公开亮相啦!从发射升空至今,神舟十八号飞船已经在轨飞行超过5个月时间,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迎接过去,还分享了他们的太空“出差”的感想。例如航天员李广苏表示很幸福,感谢地面工作人员的日夜坚守与陪伴,让他们能够安心、踏实地在中国空间站上工作、生活。而航天员李聪则表示很幸运,能够圆梦太空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这次飞行任务指令长叶光富则表示感到很自豪。因为中国空间站是几代航天员接续奋斗的成果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与此同时,3名航天员也纷纷送出祝福,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从公布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的风采,同时我们也看得出这3名航天员的面部确实是有点发胖的感觉,比执行飞行任务之前还要胖一些。

这样的情况,在之前的载人飞行任务中一样存在,其他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国际空间站内都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飞行几个月后,航天员看起来好像胖了一圈?

航天员为何都胖了一圈

这是没法避免的事情,不仅仅是中国空间站会存在,国际空间站也避免不了。所以,航天员出现面部发胖的情况,并不是说飞行技术不过关导致的。当然,航天员出现面部发胖,并不是航天员真的长胖了,而是太空环境导致的。

虽然空间站组合体在距离地球表面大约公里的轨道飞行,距离地球还比较近,但是外太空的环境却和地面的环境完全不同。众所周知,当飞船飞过公里左右的卡门线后,就会进入太空了,外太空的环境极为恶劣,宇宙辐射很强、空气极其稀薄,还会处于微重力的状态下。

在地面,世间万物时时刻刻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不管是我们扔出去的东西,还是我们跳起来,最后都会掉下来。而飞船、卫星、探测器、空间站之所以不会掉下来,就在于它们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要接近地球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每秒。

只有达到这样的速度,这些航天器才能环绕地球飞行很长时间。不过,由于近地轨道依旧存在稀薄的空气,所以空气阻力没法忽略不计,最后这些航天器还是会因为速度衰减而坠落大气层。

在环绕地球飞行过程中,由于空间站、飞船的速度很快,所以飞船、空间站内的一切都会处于失重状态,或者处于微重力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空间站、飞船内的一切物体都是漂浮起来的,水流没法像在地面那样流淌,这就是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会发胖的原因。

在地面我们的身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身体的体液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自然流淌到下肢,所以下肢的体液是比较多的,上肢的体液不会非常多。而在外太空失重的环境中,身体的体液就不能这样流淌了,流向下肢的体液减少了,留在上肢的体液就会更多。这样一来,航天员的面部看起来就像浮肿、发胖那样了。

神舟十八号月底返航

从时间来看,预计再过20来天时间,神舟十八号飞船就会从中国空间站返回地球,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了。这是空间站运营阶段常态化的状态,每次在轨飞行时间都是6个月左右,一般不会大幅度延长在轨时间。毕竟外太空的环境和地面环境完全不同,飞行时间越长,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越大。

而载人飞船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外太空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时间飞行过程中,宇宙辐射、空间小颗粒或者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飞船的安全飞行。飞行半年左右,飞船的状态还是良好的,为了确保飞行安全,飞船在轨时间都会有限制的,不会无期限飞行下去。

当航天员乘坐飞船从太空返回到地面时,航天员并不能直接站立行走,而是由地面的工作人员抬着走,然后坐在椅子上面休息,或者被抬上车、抬上飞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也很简单,在外太空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时,航天员的身体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体液重新分配导致面部发胖是其中一个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在地面,身体的骨骼、肌肉时时刻刻都在对抗重力,但是在外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肌肉、骨骼就不再需要对抗重力了,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的情况下,航天员的骨质流失速度加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航天员从外太空回到地面时,就需要重新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身体的肌肉、骨骼也需要重新开始去对抗重力,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如果飞船着陆后,航天员马上就站起来行走,可能会摔倒或者骨折等情况。所以为了航天员的安全,地面工作人员就会抬着航天员出舱,让他们坐在椅子上面休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zmp/1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