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简介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1/9213495.html

作为流行的大自然摄影流派之一,鸟类摄影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大自然的精灵舞者,不会像人偶、模特那般任由你摆布。拍摄中,不可预期性因素非常多,天气、时间、运气等等。那我们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挥洒创意,拍到满意的鸟儿照片?

准备工作

▌1、充分了解鸟的习性

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拍摄前,需要了解所要拍摄鸟类的习性,这有助于我们依照不同鸟类的特点,寻找对应的接近办法。

比如翠鸟喜欢长时间的站立在比水面略高的树枝或岩石上;鹟类喜欢一次次地起飞扑击飞虫然后又落回同一个地方;一些山雀胆子很大,有时候会主动跳近观察人类……

熟悉了鸟类的这些习性,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靠近拍摄,什么时候应该尽可能保持静止。

阴天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光线,较低的反差可以使得画面展示更多的细节,不会出现高光与死黑。你可以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来定格飞行的瞬间,也能用慢门拍摄富有创意的虚实结合的作品。

(图片来自:AF-S尼克尔-mmf/5.6EEDVR样张)

▌2、器材先决

对于人像、风景、生活写实等摄影题材来说,创意结合常用器材往往就足够了。如想尝试去野外拍摄近距离的鸟类照片,则推荐使用长焦镜头。

鸟类通常不易接近,因此建议使用焦距mm以上的长焦镜头,超过mm的镜头比较适合在开阔地形使用,如拍摄水鸟时,通常水鸟都栖息在人类不易接近的河口等湿地,此时若拥有一支长焦距镜头,就能帮助摄影者在不惊动鸟类的情况下抓住他们的神情。

(图片来自:AF-S尼克尔-mmf/5.6EEDVR样张)

长焦镜头是拍摄野鸟的最基本条件。mm至mm焦距的超长焦镜头已经是基本级数,有时由于距离太远还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够大也可加上一个增距镜使用。

以焦距而言,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过由于重量比mm高出不少,使用此类焦距的打鸟爱好者为数不多。现时也有的高倍变焦DC,焦距可达mm以上,比打鸟发烧友的mm大炮更强,只不过对焦及连拍速度较慢,拍摄一些静态的镜头还是应付得来的。

在鸟类摄影中,几乎所有数码单反相机都可以用。不过,如果你计划拍摄飞行中的鸟,就要留意连拍速度、高感光度下的画面纯净度及自动对焦系统的精确度,各家的旗舰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除此之外,与系统搭配使用的一款稳固的三脚架是你的必需品。

参数设置

在鸟类摄影中由于使用长焦镜头,所以如果你不希望由于手抖造成照片模糊,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使用太长时间的快门。

原则就是一定要使用安全快门。例如,如果你的镜头焦距是mm,快门就应该在1/s以上。不过,这个公式在高像素机上就显得不太合适,由于现在很多机型的像素都在w+,所以安全起见,应该使用安全快门的1.5~2倍的快门速度才最为稳妥。

对于想要直接聊干货的朋友,记住这句话就好了:如果你想定格瞬间,使用1/s或更短时间的快门,如果你希望表现出动感,就使用1/60s或更长时间的快门。

光圈的设置则不宜太大,大光圈虽然可以拍出浅景深令背景变模糊,但在长焦下已经很容易令景深变浅,而且鸟类会移动,景深过浅很容易令主体变模糊,因此在拍摄飞鸟时不妨使用f/5.6-8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范围而又能突出主体。 

感光度则肯定是越低越好。不过,使用ISO或1的清晰照片,胜过使用ISO的模糊照片。而且现在相机内置或后期软件的降噪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ISO。

相机的曝光三要素这一块就算是跟您唠叨完了,不过这还不算结束,鸟类摄影在对焦模式与测光方面也有讲究。

对焦、测光与连拍

在鸟类摄影中,我们普遍使用相机的“连续自动对焦”功能(佳能为AI-Servo/,尼康为AF-C),也可以开启AF多点区域对焦或自动追焦等功能,这样相机便会自动保持鸟类在对焦范围了。

追焦速度和准确度跟相机的定位是有关系的。高端单反相机通常会有较多的对焦点数,覆盖画面的较大范围,即使鸟类偏离画面中间仍可准确对焦。

而对焦点中,如果当中的十字对焦点数目越多,对焦反应便越灵敏,对于拍摄纯色的鸟类会有较佳的表现。没有高端机身也不用担心,通常相机的中央对焦点也有着很强的对焦能力,因此大家可以把鸟类放在中间,再利用剪裁功能作二次构图。 

一般相机也会有3个不同的测光模式,最常用的是“平均测光”,但为了让目标鸟类有着正确曝光,我们可以把相机调到“点测光”并让鸟类保持在测光点,这样即使是向着天空拍摄,鸟类也不会变成曝光不足。 至于连拍就没什么太多可说的了,直接选用最快的连拍档吧。出门前确认相机已经设为连拍模式,并且存储卡有足够的容量,剩下的就是放开拍吧。

存储格式推荐大家选用RAW,RAW档对于曝光错误的容忍度最大,有时鸟类的白色羽毛会稍稍过曝或曝光不足,我们也可以利用RAW的宽容度无损地修正过来。

▌3、配件

大型三脚架的使用对于获得清晰的影像非常重要。此外,还应准备大容量的存储卡,以防遇到精彩画面因内存不足而错失良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适合拍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一些湿地和丛林之中。大片的天空和湖水会产生一定的眩光。建议使用偏振滤镜,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画面中的眩光,并增强蓝色天空的效果。

拍摄技巧

▌1、光源

和拍摄任何题材一样,光源也是拍鸟时的一大考虑因素。通常鸟类摄影爱好者会在早上以及近黄昏时拍摄,除了为配合鸟类的觅食习惯,也考虑到这两段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到太阳的侧光。

由于阳光以较倾斜的角度照射,因此摄影师可以按需要自己走位配合,当太阳在自己后方时就可以用正光照明,太阳在自己前方的话就有背光、背侧光照明的效果。如果在正午拍摄,光源便会变成顶光,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2、曝光

当鸟儿正在摆着一个绝佳的姿势,而你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调整曝光,这时你必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快的时间内,判断出曝光补偿的估计值,要准确计算出曝光补偿,还需要了解相机本身的测光系统。

一般推荐使用AV模式(光圈优先模式),让相机的测光系统来决定曝光数值。

当阳光充足时,相机的测光是比较准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对曝光补偿不超过正负1/3档;当遇到阴天,多云等天气,相机测光系统可能不太准确的。这时候,你需要手动调整曝光补偿,来达到正确的曝光。如果你的场景越接近白色,你就更需要加一些曝光补偿。

不过对于鸟类拍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宁可欠曝一点,也不要过曝。

▌3、对焦

选择长焦镜头拍摄鸟类,是为了拍摄出清晰的画面,但是长焦镜头所呈现在取景窗中的画面是易晃动的,而且愈是大光圈的镜头景深将愈浅,尤其是当光圈全开的情况下,若摄影距离较短时,这情形将更严重,因此在对焦时必需尤其小心。

在捕捉鸟类的实战的现场不一定有足够时间让拍摄者思考,机会通常是稍纵即逝,所以应在拍摄前预先做好对焦动作,在找到目标对象后立刻预测它的行进路线,先行测光与对焦,待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只需做对焦的微调动作,然后立即按下快门。对焦通常是对着鸟儿的眼睛。

(图片来自:AF-S尼克尔-mmf/5.6EEDVR样张)

▌4、构图

三分法、黄金分割法等常用的构图法则,同样适用于鸟类摄影。在鸟儿视线的方向留有空间,令照片的感觉更为平衡。

(图片来自:AF-S尼克尔-mmf/5.6EEDVR样张)

利用水面的倒影可突出对称美。

(图片来自:AF-S尼克尔-mmf/5.6EEDVR样张)

采用较低的拍摄高度,跟鸟的高度几乎成水平状态,除可增加代入感外,亦可以加强浅景深的效果。

鸟儿们之间的视线互动,在相片中形成了无形的引导线,增加相片的故事性。

▌5、使用连拍

要捕捉鸟类飞翔的瞬间,建议使用连拍模式来确保“抓”到一张不错的照片。开始拍摄前建议先确认相机已经设为连拍模式。

在拍摄时,建议使用RAW格式为储存模式,以保留较大的后期空间。

注意事项

在拍摄野生鸟类时,建议尽量不要惊动雀鸟。比较基础的做法是尽量不发出声响,如电话铃声、谈话声音等都会令雀鸟变得警觉、不适。

此外,衣物亦尽量避免鲜艳的颜色,穿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如咖啡色、绿色)会有“保护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时会穿上迷彩军服,甚至将镜头包上迷彩伪装。

看了以上关于鸟类摄影技巧的介绍,小伙伴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请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鸟类拍摄是一个需要耐心、细心的摄影工程,不可急于求成,学会在拍摄过程中热爱自然与生命,享受美好与成就也许才是拍摄鸟类的乐趣所在!

让我们用镜头捕捉记录自然界生灵之瞬间美,用心体验一段经历留下一份回忆。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留住美好!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xj/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