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音飞行员遇到空客飞行员时:

空客:我们有无力反馈侧杆技术,操作空间大

波音:我们传统的操作杆更有感觉,也不赖

空客:完全电传,我们给电脑一个信号就好了

波音:自动驾驶辅助飞行,我才是飞机上的老大

空客:我们有多重保护,即使自动驾驶断开,也能自动接管飞机

波音:我们没有限制,机长拥有无上的权限

小桌板

吃饭睡觉玩Ipad

空客:我们有小桌板…

波音:...........##

操纵杆

"赛车方向盘游戏杆"

波音:你操纵起来像是打游戏,傻瓜式人工…

空客:...........##

波音和空客代表着民用航空界两个最具权威的制造商,一个几乎左右着FAA,一个几乎左右着EASA,在设计理念上一些差异,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设计和制造出经济性、安全性、操作性、维护性都能均衡的民用载人航空器。

就设计时间而言,波音早,空客晚。发达国家又比较注重知识产权。波音用过的东西绝对禁止空客用。比如波音驾驶舱拨动开关多,空客按键多。倒不一定是什么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也许有一点点,但不主要),更多的是专利问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外部灯光的开关空客也采取了拨动开关的形式,但位置是和波音相反的。波音向前是开,向后是关,空客相反。

驾驶者的体验来看,波音上手难于空客,空客操纵很像是打游戏。原因还是理念差异,空客更相信机器,空客油门杆极小,且不联动,设计上就不是让飞行员人工操纵的,所以平时建议自动油门接通。而且空客电传操纵有操纵法则:正常法则,备用法则,直接法则,机械备份。

我们先来看看空客和波音两家公司驾驶舱的样子:

空客家族

最大特点是操纵杆在侧边,有小桌板可以拉出使用,这点也常常被空客作为优越于波音的自信来源之一。飞行中电脑控制占主导地位,空客认为人是会犯错的,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人犯错的几率降到最低,所以飞行员的作用类似于飞行程序员。

简单粗暴一句话:空客=自动挡

A

A

A

A

A

波音家族

最大特点是操纵杆在中间,接近于传统飞机的布局。

飞行中飞行员占主导地位。从我国的传统来说,军队退役的大多会被安排开波音家族飞机。因为军队退役飞行员经历过长期高负荷的战斗机训练,在军队所培养的过硬技术,属于会开飞机的飞行员。

简单粗暴一句话:波音=手动挡

在飞控系统设计理念上,波音和空客几乎同时推出了FBW系统,分别在和上实施不同的方向,由于各种安全性能分析原因,波音上保留pitch方向的传统机械铰链作为备份飞控系统,空客没有选择保留机械备份系统,在正常模式下波音和空客FBW电脑都是在一丝不苟得执行飞行员指令,只是空客对飞行员指令进行了限制,而波音认为机长具有无上的权限没有限制,在95%的飞行操作中,两者性能几乎一致。而整个飞控系统有着多重冗余系统能保证10E-10的小时飞行故障率。

什么概念呢,这是一个概率:就是一架飞机在15年内24小时天在飞行可能会出现一次安全飞行故障,当然飞机不可能这样飞行的,所以基本上在整机的寿命中该飞行电脑是不可能出现故障的。当然该电脑不是普通电脑,cpu频率估计还赶不到90年代的,但是价格是高得吓人。

对飞行员基本操作而言,波音认为操作杆必须实时显示飞机的姿态并能回传一部分力,让飞行员飞得更有感觉,所以依然保留传统操作杆(column);而空客则完全放弃这个传统,由于技术限制,采用了无力反馈侧杆(SideStick)技术,这样进一步提高飞行员操作空间,也更有利于大部分退役战斗机飞行员。各有利弊,我就不评论了,当然现在两者都在考虑ActiveStick技术,将来很有可能就只有一种模式了。另外空客和波音在空气数据和姿态数据处理上也有不少差异,其他的基本就没有太多差异了,因为都是有类似的大公司提供的。至于对乘客而言,几乎就没有什么差异了,两者都采用的几乎是一家客舱系统,座椅系统,布局都几乎类似。。。或许头等舱里面有较大差异,那也是因航空公司自己选择供应商定制的原因,跟这两家公司关系不是很大。

上两个公共图片,显示一下两家公司的设计:

下图为

下图为A

以上源自

知乎ID:汪盛(飞机系统工程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xj/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