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春秋寨景区生态鉴赏第三期猫头鹰
旨在介绍春秋寨景区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展现南漳醉美古寨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景观。 系列介绍第三期——猫头鹰 ?中文学名:猫头鹰 ?物种分类:鸮形目鸟类 我们常说的“猫头鹰”,实际上是泛指鸟类中“鸮(xiao)形目”的全部种鸟类。因此鸟类面貌似猫,一般称它们为“猫头鹰”。猫头鹰为夜行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猫头鹰的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与猫极为相似。 注:鸮形目的鸟类一共有余种,我国分布约25-30种 与很多肉食动物一样,猫头鹰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光线暗淡的环境。有意思的是,它们的眼睛被固定在眼窝里,根本无法转动,要不停地转动脑袋才能观察四周环境。所以猫头鹰具有特殊的颈椎结构,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头的活动范围为°。 猫头鹰昼伏夜出,白天喜欢躲在树叶间睡觉,等到夜幕降临出来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且具有吐“食丸”的习性,它们常常将食物整吞下去,再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等残物渣滓集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被称为“食丸”,也叫“唾余”。 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极小,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所以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具有“闪电战”的效果,猫头鹰还会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调整扑击方向,最后一爪制敌。 此外,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所以无法辨认色彩。但能清晰地辨别明暗,夜间的能见度比人高出倍以上,是夜间捕猎的好手。 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也有部分种类栖息于岩石间和草地上。南漳春秋寨群山环绕、树林密布,连绵的青山和高大茂密的树枝非常适宜猫头鹰的生存。加上茅坪河蜿蜒穿山而过,河堤曲折,两岸植被较多,给予了春秋寨稳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 有松鼠、小型雀、田鼠、鱼、蛇等小型鸟类和动物为猫头鹰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食物,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是猫头鹰理想的安家之所。所以游客朋友们,来到景区偶遇这个小萌宠,请不要大惊小怪哦~ 1、南漳春秋寨景区生态鉴赏第一期:鸳鸯 2、南漳春秋寨景区生态鉴赏第二期:中华鼯鼠 即日起 南漳春秋寨景区大门票 40元/张 40元/张 40元/张 注:1.2米(含)以下儿童免套票 (含大门票+索道+游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xj/10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创新是一场不断坚持的别具匠心
- 下一篇文章: 教程趣味线描画练习好可爱的猫头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