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这里山居秋暝,

如同诗情画意般的美好;

这里疏林晚照,

恰似静谧禅意的良处。

一座山、一幅画、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元代壁画”

品读那时人,那时超凡脱俗的心境。

元代山水画(网络)

33

元代壁画

01

来一场“山林”之旅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大同地区发现的元墓并不像辽金墓那样丰富,仅有齿轮厂2座、宋庄3座、东郊1座,共6座,其中壁画墓3座,分别是齿轮厂的2座和位于大同城北宋庄的冯道真墓。

与辽、金壁画墓不同的是,这些墓葬壁画内容不再以宴饮、出行等为主,而是以表达隐居、不闻世事主题的山水人物内容为主,当然这些山林美景几乎都是以大同地区的山水风景为蓝本绘制而成。

冯道真墓北壁“疏林晚照”图(临摹)

大同元代壁画墓中的山水人物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首先是单幅的山水画,通过细腻的笔墨描绘,体现出山林的静谧与禅意,这种类型的山水画往往画面较大,甚至占据一方的整个壁面。比如冯道真墓北壁的“疏林晚照”图,画中丛山峻岭,林木葱翠,描绘了大同七峰山的优美景致。

冯道真墓北壁“疏林晚照”图(局部)(临摹)

此外,还有人物与山水景物结合,以人物为中心,将山川、河流、树木描绘其中,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意境空悠的场面,表现墓主憧憬山林,意欲隐谧的心情。

“行旅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画中主人骑驴急行,童子执树枝追赶,远处高山绵延起伏,两行大雁空中翱翔,画境有静有动,景色宜人。

“山居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画面中山峦叠嶂,河流湍急而下,空中大雁飞翔,山间平台处绘参天苍柏、侍童、茅屋以及拄着拐杖站立的老翁。

“赏花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这幅画里池水中荷花吐艳,池旁绘主仆二人,主人手摇长柄鹅毛扇,在池边作赏花状,近处茅屋山石,远处山峰高耸、河水湍流。

“行舟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画面中山峰层叠起伏,山峰间有一波浪起伏的大河,河中央浮荡着一条小船,船上坐着一老者和一划船的少年,此外还绘有山石、苍松、荆棘以及飞行的大雁等,画面清新自然、风景如画。

当然水墨画的流行与元朝的社会局势密不可分,元朝建立以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汉族士大夫命运多舛,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报国之门,于是产生了消极厌世的情绪,投身山林,寄情山水。

02

一次没有色彩的“宴饮”

大同地区的元代壁画没有了辽金时期丰富多样的题材,尽管在这些墓葬中仍有一些“备茶”“备酒”等宴饮画面出现,但内容与色彩上都暗淡了许多,这似乎也恰恰符合“水墨山水画”中静谧的意境。

“备茶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备酒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备酒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备酒图”(局部)

“备酒图”(局部)

“备酒图”(局部)

“备酒图”(局部)

“备茶图”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备茶图”(局部)

“备茶图”

年大同城北宋庄冯道真墓出土

03

壁画里的道教元素

在这些壁画里出现了“仙鹤”“古松”“苍柏”“树下老人”等图像,而这类题材是道教文化中最常见的元素。

壁画中的鹤

年大同城北宋庄冯道真墓出土

《相鹤经》云:“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云笈七签》讲道士成仙时,都会有群鹤在空中翱翔。因此在阎德源、冯道真等众多道士的墓葬中都有仙鹤元素出现。

此外,“古松”也是道教文化中常见题材。“树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习俗之一,随着道教的发展,树崇拜与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升天成仙思想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树崇拜观念。

“观鱼图”

年大同城北宋庄冯道真墓出土

画面中绘盘膝坐在岩石上的老者,老者身旁绘一古松,均为典型的道教题材。

“论道图”

年大同城北宋庄冯道真墓出土

“树下老人”形象

年大同齿轮厂元墓出土

一幅画,绘出了一个时人向往的精神世界,也绘出了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云烟,只是这样的“云烟”终将消散于历史长河......

策划:王利霞

文案:王利霞

排版:王雅玲

审核:李航

联系我们

-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xj/1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