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黄河颂》,.5×cm,布面油画,?泰康收藏TAIKANGCOLLECTION

收藏,就是保藏艺术和历史时代。大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保护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却需要长久的财力。进行艺术品的收藏和保管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是优秀文化和艺术家最忠实的盟友。企业家们保护文化,和艺术家共同繁荣市场,让艺术生命和精神延续,所以企业家或者说收藏家是艺术品市场的真正守护者。

——陈东升,《一槌定音:我与嘉德的故事》

《黄河颂》这件收藏有我最重的个人色彩。我是5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骨子里有革命的英雄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三个词缺一不可。而《黄河颂》可以说是体现三种精神的巅峰之作。

——陈东升,《收藏是保藏艺术和历史时代》

导语:

泰康保险集团依托泰康空间(年始创)十余年的工作,已初步建立拥有相当规模、具有艺术史面貌的收藏体系,囊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录像、电影等多种媒介,藏品中不乏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和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泰康收藏既聚焦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早期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现代绘画、建国后兴起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也囊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艺术中的节点性作品和当下最受   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年轻的学生——陈逸飞

艺术家需要根据歌词“造景”,画面的布局与《黄河颂》的歌词描述基本一致。背景由三部分构成:左侧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万里长城,右侧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中间为主景观——黄河壶口瀑布倾泻而下的激流。中央的黄河将画面纵向分割成三部分却并不突兀,而是过渡自然,画面浑然一体。为表现黄河的雄浑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力量,陈逸飞在创作期间,亲自去黄河沿岸写生,画了许多速写。但画中表现的并非实景,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精巧构思和艺术加工。如此众多而宏大的景物在画面中显得整体而和谐,这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构图能力,也体现了艺术家对色调的掌控和利用块面造型的概括力。在画法上,前景强调素描感,体现了苏联画派的特点;而远景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在色彩和笔触的处理上有印象派的特点。前景的素描带来的坚实感,也是坚定政治立场的象征,远景的丰富色彩是内心浪漫情怀的流露。

陈逸飞,《黄河沿岸》,22.2×27.3cm,水彩画,—71

但是,歌词中并没有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如何选取人物,就成为创作中的难点。陈逸飞后来回忆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着羊肚子头巾,扛着镢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从这一记叙可以看出,画中人物从羊倌到红军战士的转变,画家是经过谨慎考虑过的。联系《黄河大合唱》的主旨来看,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不屈的精神和反抗斗志,以及积极抗日保家卫国的满腔热情和必胜信念。从这个角度上说,选取红军战士这个角色更贴切,因为这个形象更具有时代特色并包含着更多的历史信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画正是要赞颂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外,对人物的表现也寄予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怀,小战士灿烂的笑容,使画面弥漫着浪漫主义情怀。

陈逸飞,《黄河颂》(局部),.5×cm,布面油画,,?泰康收藏TAIKANGCOLLECTION

画中的人物被安排在最佳视觉位置,即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人物所在的前景被东方斜照过来的光照亮,这暗示着画面表现的是早上太阳初升的情景。远景的天空、大地、山河还是一片混沌,与前景的清晰和明亮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画面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前景中的人物立于眩目的岩石之上,好像从画面的底部升腾而起。而人物身后一行掠江而过的大雁,给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趣。从构图的角度来看,从西北向东南飞行的大雁恰好填补了画面右侧的空白,并具有向右的动势,达到了平衡画面的视觉效果。另外,画面上的主体人物是红军战士,而红军的长征又与大雁的远飞相呼应。大雁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象征意味,有大展宏图、鸿鹄之志等含义。此画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借物咏怀的手法,将大雁作为英姿勃发的小战士内心情绪的外在显现。此外,这幅绘画中还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早上太阳初升的情景,给人带来无限希望;大雁朝向东方,指向画面之外,与小战士的目光一致,暗含着对未来的向往;同时,小战士的位置处于长城城墙之外,这种地理上的跨越同样有展望未来,跨进新时代之意。

陈逸飞,《黄河颂》(局部),.5×cm,布面油画,,?泰康收藏TAIKANGCOLLECTION

在陈东升的新书《一槌定音:我与嘉德的故事》内文即刊有《黄河颂》

从构图上看,人物的头部和钢枪的刺刀都高于地平线,脚踩高山之巅,大雁在脚下飞过,这种极度夸张的顶天立地式构图,高度赞扬了人的力量,同时又有高瞻远瞩、展望未来的寓意,从而使得画面的思想得到升华,将题目中的“颂”字表现得淋漓尽致。陈丹青曾描述过看到这幅画的感觉:“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王式廓创作于—年间的《转战陕北》,与《黄河颂》属于同一时期,在构图上和人物的处理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比较两幅绘画发现,《黄河颂》赋予画中的士兵以伟人的高度和胸襟气概,这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王式廓,《转战陕北》

在《黄河颂》中,陈逸飞在塑造红军战士这个人物时,还注意通过细节赋予其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息。在谈到创作时,陈逸飞说:“我在红军战士肩挎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对于人物的表现,画家不是简单地按照“三突出”原则进行矫揉造作的塑造,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影效果进行渲染,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达到一种既舞台化又合情合理的艺术效果。光影和明暗拉开了近景和远景之间的距离,也使得画面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感和立体化效果。陈逸飞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他早年受到美术训练的深刻影响。陈逸飞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曾受到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训练。陈逸飞的老师俞云阶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徐悲鸿门下,50年代中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这个班的素描教学非常强调“结构”、色彩教学,尤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xj/1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