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书者考研很难错,做个手术试试
热火朝天的考研还在进行中 关于工匠精神的题目也频频出现在初试考题里 今天我们也来为您讲述一位匠人 姜泗长 考研的战场在教室 他的战场在那一方小小的手术台上 本期《言书者》为您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姜泗长传》 第五期 ▼ 大家觉得什么样的手术难做? 要说到难, 凭借我们的常识来判断, 其实越细小、越精密的手术越难, 跟耳鼻喉相关的想必就是其中之一了。 ▲姜泗长(-) 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院副院长,是中国耳外科、耳神经外科及耳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词:耳硬化症聋。 可能很多朋友在听到这样一个词的时候,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这种病在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很难攻克的,虽然国外有将这项手术做成功的先例,在当时让病人术后完全没有后遗症是无法实现的。 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这项手术到底难在哪呢? 在手术当中,有一项操作是将耳朵里面的听小骨取出来。三个听小骨只有黄豆粒那么大,足见这项手术需要多么小心和仔细。 ▲姜泗长正在参与医学研究 在这项手术中,凝结了姜泗长院士很多的心血:当时的医学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甚至他当时需要借一些人体标本都很困难;他为了保证手术的万无一失,还亲自在鸡和鸟的身上做手术;接着他又在尸体上做手术,最后到病人身体情况的数据采集。一步一个脚印,一丝不苟地进行准备。 ▲姜泗长正在工作中 医生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看见自己医治的病人重获新生。姜泗长也是如此,在做完耳硬化症聋手术之后,病人说了一句:“什么声音这么响?”手术成功了!病人从无声的世界终于走了出来。 姜泗长院士这种仁心仁术的敬业态度便体现了工匠精神,正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我们为姜泗长院士这样的大国工匠点赞!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姜泗长院士的故事,那就请拿起这本书来品读一番。如果您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感兴趣,也欢迎大家品读。 ▲姜泗长露出难得的笑容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姜泗长传》,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排版陶陶、朱广帅、何继昌 推荐 阅读 HOTREADING 《姜泗长传》 中国工程院士传记 张晶平著 人民出版社 年06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公告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pf/5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飞翔户外五一避免拥堵精选线路长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