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裔博士、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才健

54岁的美籍华裔博士周才健,如今每年有超过一半时间住在杭州。

杭州是他喜欢的城市,离他老家临海不远,又有着其他城市所没有的魅力,吸引他把创业的种子播在这里,将毕生所学和经验倾注其中。

10年前决定放弃美国的稳定生活来到杭州,周才健这些年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国际化脚步。早年去办签证,办公室在华光巷一间仅有一扇小门的房间里;今年,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服务中心搬到了婺江路,三层楼的办事大厅分层分区办证、指示清晰、井然有序、快速高效,每天要接待众多外籍人士,这里是他们与杭州连接最紧密的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进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城市竞争制胜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市全球引才“”计划、“”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等,杭州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5万人、外籍人才1.5万人。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把杭州作为在华创业的基地,全市已有多家企业的老板是外国人。

今年,杭州连续第七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另据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猎聘网等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杭州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位。

杭州求贤若渴。为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经公安部批复同意,12月29日起,杭州全面推行七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为高端外国人才集聚提供政策牵引和政策保障。

这意味着,许多像周才健一样住在杭州、服务杭州、深爱杭州的外籍人才将受惠于新政,更便捷地为自己及家人办理来华签证和停居留。

按照新政细则,四类外籍人员将能实实在在享受到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受益人群A:外籍华人出入境更自由,停居留更方便

新政针对外籍华人(曾具有中国国籍或具有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员)给予了最大便利,既扩大了外籍华人直接申请永居便利的范围,又放宽了他们出入境和停留居留条件设置。

与现有政策相比,新政不再将可申请永居的对象限定在“国家千人计划”等特殊人员,只要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杭州工作,或外籍华人在杭州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我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就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新政还规定,对来杭探亲、洽谈商务、开展科教文卫交流活动及处理私人事务的外籍华人,都可以签发5年内多次入出境签证,对在杭州工作、学习、探亲以及从事私人事务需长期居留的,可以按规定签发有效期5年内的居留许可;签证也由7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居留许可则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

“这对期望归国生活的华人华侨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周才健说,“我把过去20年的青春贡献给了美国,未来20年要贡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

他是我国对外开放后的早期留学生,远赴美国留学,在马里兰大学获得电子通信学博士,后在多家顶尖跨国企业担任要职。年他放弃了美国优渥的工作生活,带着信念和技术来到了杭州,于年创建了汇萃,致力于智能高速机器视觉平台的研发与生产。

“通俗地说,我们就是在做机器人的眼睛,让机器都装上眼睛。”周才健解释,过去,这一技术基本掌握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手里,垄断导致相关产品价格奇高,严重制约了国产机器人的创新和产业化,他想要补上国内的这块空白。

周才健的这个想法,当时就得到了杭州市政府的支持。汇萃很快顺利落户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成为园区内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高科技公司的样板。

作为海归中的翘楚,周才健先后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和国家“千人计划”,并且成为首批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俗称“浙江红卡”)获得者,然而依然需要定期更新工作许可证。

他坦言,过去,签证办理的繁琐,对许多外籍人才来说是一种制约,哪怕像他已拿到“红卡”,但申请在华永久居留也仍然觉得麻烦和漫长。这次的新政非常人性化也非常及时,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杭,一定会更具吸引力。

受益人群B:外籍高端人才他们将收获更强的安全感和认同感

新政也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指在信息、文创、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杭州“1+6”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杭州七大未来产业中的创新创业人才)开通了永久居留申请“直通车”。

与现有政策相比,新政适用于更多外籍人才,且简化了申请程序。只要是经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聚居区管委会等单位推荐,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就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极大简化了原有上报批复程序,时限也由原来的日缩短到90个工作日。

来自巴基斯坦的浙大教授英兰,是取得“浙江红卡”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年来到浙大,之后先后从浙大获得两个博士之后,他顺利通过考试留校任教,成为浙大年建校以来第一个自主培养的全职外籍教师。

巴基斯坦籍浙大教授英兰

“这对我来说是最高的荣誉,也是我辛勤奋斗的动力,要更努力工作对得起这个头衔。”英兰强调自己是“madein浙大,madeby浙大,andmadefor浙大”(在浙大成才,受浙大培养,为浙大服务),自己已经离不开浙大和杭州,因此拒绝了不少来自国外的橄榄枝,还把父母也接到杭州,打算扎根这里。

中文科研、中文授课,其他老师花一小时准备的工作,英兰可能需要用三小时反复斟酌语言,他还追求讲课深入浅出,让课堂活起来。英兰靠着一股拼劲,通过市级、省级层层筛选,以第一名身份入围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获得今年工科组一等奖,也是该赛事中的唯一一个外国人,而他的对手,都是来自各大名校的名师。

现在,他还成为了浙大留学生班主任,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鼓励留学生留在杭州。“只要你有想法又肯努力,这里有太多的机会!”

谈及新政,英兰显得非常兴奋,“永久居留,对外籍人才来说,带来的不仅是出入境和生活上的便利,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认同感,还会促使外籍人士更努力地为这片土地贡献智慧。所以新政真的非常好!”

受益人群C:长期在杭工作的外籍人员更多人有机会获得永久居留

过去,只有符合对工作单位和职务身份要求的外籍人员才能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新政将打破这一限制,只要在杭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我国境内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6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工资性年收入达到50万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0万,经工作单位推荐,就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并允许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随同申请。

对于在杭州工作的外国人,如果已连续两次申请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且无违法违规问题的,第三次申请工作类居留许可,可以按规定签发有效期5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这对于在杭州生活了18年的巴基斯坦商人杰拉特来说,是令他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在杭工作18年的巴基斯坦丝绸商人杰拉特

杰拉特在老家经营一家丝绸贸易公司,许多年前就和杭州有生意往来,第一次来杭州就把他迷住了,在杭州设立了“驻杭办”,选址就在丝绸城旁,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根据老家来的订单去江浙各地寻找供货商、设计、生产。

在杭州,杰拉特的生意蒸蒸日上,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他一直说,“来杭州是自己做过最明智的决定”,“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会说我来自杭州”。

过去,杰拉特每隔几年就要更新自己的工作许可证,因为他并不符合现有政策对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的要求,而新政不仅能给他身份,还能方便帮家人办签证。杰拉特说,他现在只想赶快为自己和妻儿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把家人都接过来。

瑞士人卢卡斯则是杭州创业圈里小有名气的外国人。去年他在滨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干一件事情:发现并解决在华外国人的“痛点”。他设计了一款专门为在杭外国人服务的App“NiHao”,帮助不会中文的老外解决在杭州衣食住行问题,注册用户已突破10万。第二个项目“NIHub”紧接着推出,为海外项目落地中国,尤其杭州提供服务和资源对接。

杭州创业圈里小有名气的瑞士人卢卡斯

卢卡斯说,自己也是从创业“小白”成长起来的,因为信息不对称,走过很多弯路,所以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有意在杭州创业的外国人。

在他看来,杭州给了他创业的可能,如果当初选择去北上广,那么他很有可能跟无数在华老外一样成为普通上班族,新政则给了他未来更多的可能。

“我的小目标是帮助更多外国人来杭州发展,大目标则是通过一个个海外项目的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受益人群D:外籍留学生和外籍学生在杭州创业和实习将大大便利

留学生目前是在杭外籍人士中的一大群体,新政将为优秀外国留学生创业和实习创造条件,拓宽引才引智渠道。

未来,杭州将大力支持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外国留学生,还将为境外高校外国学生来杭实习开辟通道——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凭我国高校毕业证书申请2至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进行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期间,被有关单位聘雇的,可以按规定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对经省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备案的企业邀请前来实习的境外高校外国学生,可在入境口岸申请短期私人事务签证(加注“实习”)入境进行实习活动;持其他种类签证入境的,也可在境内申请变更为短期私人事务签证(加注“实习”)进行实习活动。

美国小伙乔治是浙大毕业的研究生,目前在滨江开了一家自己的IT公司,做App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pf/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