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翼装飞行事件不断发酵,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极限运动旅游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旅游新业态是否已足够完善到可以向大众普及。5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大型景区引入了极限运动项目,覆盖翼装飞行、速降、蹦极、跳伞、高空滑索、滑翔伞等多个类型。在业内看来,在极限运动旅游迅速“出圈”成为新卖点的同时,极高的危险系数也对景区安全管理、游乐设施制造维护等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少40个景区引入

在近期引发热议的视频《后浪》中,频繁闪现热衷跳伞、攀岩等极限运动旅游项目的年轻人的身影,让供给端越发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走出小众消费领域。然而,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翼装飞行事件的出现,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正视起这个新兴的市场,似乎与“成熟”之间的距离还十分遥远。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已公开宣布引入极限运动项目的景区至少有40个。北至内蒙古、南到海南,从传统的蹦极、攀岩,到近几年新晋的悬崖大秋千、速降等,极限运动旅游项目遍布各地的自然景区之中。

以悬崖大秋千为例,目前已开展此类项目的景区包括北京十渡风景区仙西山水洞寨、重庆丰都九重天、贵州贵阳“猴耳天坑”等10处左右,其中约一半都位于重庆。近期因一则视频在网上走红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秋千”就位于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

实际上,近几年,不少地方都曾提出,将以极限运动旅游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旅游产业。

不过,目前业界对于极限运动旅游的定义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资深极限运动旅游专家黄亮表示:“跳伞、高海拔的户外登山、翼装飞行、桨艇式、单次乘坐1-2人的漂流、山区户外的攀岩、滑‘野雪’、攀冰都属于极限运动。而带有这些活动的行程就是极限运动旅游。但大型悬崖秋千、蹦极等项目,更多是属于刺激性较高的游玩项目。”

然而,随着我国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从广义上来说,不少网友也认为,蹦极、大秋千、滑索、翼装飞行、跳伞等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项目都属于极限运动的范畴内。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乔光辉就表示,当极限运动与旅游融合后,这类项目就有了更为宽泛的定义,如蹦极、滑索等项目,也可以称之为“极限运动旅游”项目。

行业虚火

“近几年极限运动旅游火‘出圈’,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各种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乔光辉表示,虽然早年间我国就有景区尝试引入极限运动,但近两年,一些网红旅游项目的出现催生了这类项目出现集中上马的现象。

乔光辉认为,对于景区来说,极限运动项目因刺激性较强、博人眼球,可引来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yfxz/1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