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1003/11972565.html

:TDK

高空侦察的往事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人类技术进步的发展历程的话,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客观规律:促进我们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就是人类为了打赢战争而在军事技术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与投入。

▲我们之所以能在今天畅享

智能导航的便利就离不开

军方主导发展的GPS系统

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许多科技都可以在军事领域找到源头或是相似的发展轨迹。

人类为取得军事优势而在侦察飞机上所探索过的一系列摄影、摄像技术,就和我们近些年来手机摄像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早期的航空侦察

从一战时期开始,航空侦察便成为了获取对方军事情报的有效方式,空中骑士们为了努力带回敌方部队调动的确切动态,将摄影机带上了自己的飞机。刚开始的空中照相方式极为原始,就是后座飞行员手动操作。

靠飞行员人肉操作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多带一个人便意味着多增加一份重量,平白拉低了飞机的机动性,不利于躲避敌人战机的追逐;对空中摄影师的技术要求较高;摄影机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小,对操作员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很大。

▲一战中的航空摄影机

感受一下这硕大的体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年,英国航空队的约翰·摩尔·布拉巴松上尉(JohnMoore-Brabazon)发明了 个专用且实用的航空相机,有意思的是他还是英国 个获得飞行员资格的人。

▲约翰·摩尔·布拉巴松后来在二战期间

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英国飞机生产部部长

他发明的航空相机被固定安装在飞机上,节省了操作员,飞行员只要每隔一段时间触发一次即可拍下照片。

经过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航空侦察在冷战时期已经变得十分完善了。

相较于传统的侦察方式,航空侦察具备以下几点显而易见的好处:

1:侦察时效性强,由于空中不存在山川、海洋、沼泽这些地理障碍,侦察机的飞行速度又很快,所以空中侦察能快速获取各种目标信息、及时为后方指挥/情报机构提供情报。

▲诺曼底登陆战之前,盟军侦察机

拍摄的诺曼底犹他海滩

2:可信度较高,随着技术的发展侦察机所搭载设备的种类和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光学侦察可以清晰的看清目标的轮廓与外形;电子侦察可以直接截获对方的通讯信号;雷达扫描侦察则可以发现敌军的部署调动趋势。

▲美国U2侦察机拍摄的苏联

R7火箭发射场,这种大型战略设施

在航空侦察面前是藏不住的

3:连续性强,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其滞空时间也越来越长,只要出动多架战机连续执勤那么便可以实现对某一热点地区的持续监控。

▲U2飞机一次升空

可以连续飞行8-12小时

而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则可以连续飞32小时以上

随着防空武器的发展,航空侦察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多种多样的威胁,战斗机、高炮和防空导弹都可以击落执行侦察任务的航空器。

为了躲避对方防空武器的威胁,冷战时期的美国想了很多办法,在众多办法当中提高侦察机的飞行高度是很重要的一项,只要侦察机飞得足够高那么敌人的防空武器便不能发挥作用。

▲RB-45C

年RB-45C侦察机进入美国空军服役,它的实用高度约为米,仅仅5年之后,于年首飞的U-2高空侦察机便可以在米的高度执行任务了。

▲曾为社会主义阵营“添了不少麻烦”的

U-2侦察机能飞到米的高空

随着侦察机飞行高度的增加,对其所搭载的航空照相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航空侦察相机的焦距要足够长,体积要足够小,才能满足载机的使用需求。

看过电影《间谍之桥》的朋友一定会对电影中那架一次能携带三个侦察相机给苏联“开天窗”的U2侦察机印象深刻。

▲电影《间谍之桥》中

U2飞行员操作侦察相机

U2携带三个相机的这个细节是十分考究的,在现实中U2飞机确实可以一次性搭载三台Hycon型相机(服役早期),这三台Hycon型相机合在一起被称为A2摄影系统。

▲50年代真实的U2飞机

所搭载的相机就是这样的

A2摄影系统被安装在U2驾驶员座舱后方一点的位置,由于采取了特殊设计,这个系统可以抵御高空飞行时遭遇的低温与低压。每台Hycon型相机可以携带英尺的胶卷,它的镜头焦距为24英寸,算上胶片,这种相机足有磅约.7公斤重。

按照美国空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zp/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