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白芍的12种经典配伍可用于临床多种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其性凉、味酸、甘、苦,具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 运用白芍,首要辨证明确,又须配伍得当,方可收捷效。 名老中医高辉远老先生运用白芍,具有丰富的经验,他通过不同的配伍,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高辉远教授临床运用白芍的12中配伍经验,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白芍配甘草 白芍酸寒,甘草甘平,酸甘相合,缓急止痛。仲景治“脚挛急”,投以芍药甘草汤和血养筋,补中缓急,“其脚即伸”。 又因误下,药不中病,中气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太阴,出现中焦虚寒,腹部胀满时痛等症,重用芍药配甘草以安脾缓急止痛,加桂枝、生姜、大枣等以温中和胃; 补脾则中和而邪不留,腹痛自止。 孟宪民老先生曾用芍药甘草2味药治好一小儿全身性痉挛。 当时小孩已住院一周,众人毫无办法。 可见芍药甘草配伍功效之强,说效如桴鼓毫不夸张。 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白芍配桂枝 白芍配桂枝,可协调营卫,如桂枝汤方,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症,白芍滋敛能和营阴,桂枝解肌能和卫阳,二药配伍,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刚柔互济,相须为用,故其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营和卫谐,表固阴敛,汗止邪除。 又重用白芍之酸甘,和里缓急,配桂枝之辛热,温中补虚,即取小建中汤意,能治虚寒之脘痛,腹痛,临床也多有用。 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白芍配柴胡 白芍配柴胡之用,最得力于《和剂局方》之逍遥散。 逍遥散为肝郁血虚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郁则气机不舒,气血失调。 逍遥散以白芍酸敛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性,一敛一散,有疏肝和血止痛之功效。 常用于肝郁头晕、目眩,胸胁疼痛及妇女肝脾不和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高老先生临证常佐当归、川芎之和血,或党参、白术之补气,以增强调气血,止疼痛的效果。 清热止痢,和中止痛 白芍配黄芩 白芍能调肝止痛,和太阴营气而安脾,黄芩清阳明湿热而厚肠。 二药相伍以治热痢腹痛后重,或大肠湿热之泄泻。 仲景《伤寒论》之黄芩汤,调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腹痛便是其例。 王孟英认为温病寒邪深伏,已经化热,用白芍配黄芩,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用苦味坚阴,乃正治之理。 高老先生认为二药炒用,寒性已缓,擅入血分,常用于胎火犯胃,恶阴呕吐或胎动不安等证,相互并用,泻火而不伤胎,养正而不滞气,素体脾虚胃弱者,也可酌情用之。 平泻肝木,疏风舒脾 白芍配防风 白芍配防风,最典型方剂为痛泻要方,功能泻肝补脾法,用治于肝木克土之痛泻证。 用白芍可泻木安土,方克有济,防风散肝舒脾,故脾虚或肝脾不和而见泄泻腹痛者,每多用之。 高老先生认为此时二药当用炒者为宜。 《药品化义》谓白芍“其苦酸性寒,本非脾经药。炒用制去其性,脾气散收之,胃气热能敛之……,以此泻肝之邪,而缓中焦脾气。” 防风炒制后祛风解表之力已减,而有较好的升发脾阳作用。 敛阴柔肝,升发凉血 白芍配荷叶 高老先生临床常取炒白芍,以柔肝安脾,配荷叶升运脾气,与党参、白术、茯苓等补益脾胃药合用,治疗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 又以二药伍用,佐入侧柏叶、生地、生艾叶等药,又专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症。 育阴平肝,熄风定惊 白芍配天麻 《本草正义》谓天麻之质,厚重坚实,而明净光润,富于脂液,故能平静镇定,养液以息内风,古有定风草之名。 二药相伍,用于血虚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及小儿惊风等较为适宜。 高老先生临证常与蒺藜、菊花、钩藤、当归等品同用,其效甚捷。 清热平肝,敛阴熄风 白芍配钩藤 白芍生用,性较寒凉,养血柔肝,平肝滋阴之力较强。 配钩藤,性甘而凉,清肝泄热而又平肝。 二药相配,用于肝血、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所致头痛、头胀、眩晕等证。 临证运用时常与夏枯草、黄芩、石决明等合用。 例如羚羊钩藤汤,用生白芍配钩藤,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加入平肝止痉之羚羊角,对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抽搐、昏迷有效。 益肝健脾,统藏兼顾 白芍配白术 白芍益脾和肝,白术健运脾阳,两药相配,阴和阳运,双补肝脾,善治脾虚腹痛泄泻之证。 又因肝藏血而脾统血。 白术健脾运化,中焦受气取汁,使气血充盈而统之,白芍补肝敛阴而藏之。 故高老先生对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后延难净等证,常重用白芍、白术炒用,酌加藕节,荷叶炭、血余炭、棕榈炭等,敛阴补血止血,而不留瘀,使旧瘀自化,新血自生。 补血和营,兼能安胎 白芍配当归 当归补血和血,为血病常用之药,其甘温能和营血,辛温能散内冷,苦温能驱心寒。白芍和血偏于敛阴。 两药等量相配,养血补血,和血敛肝,使营血充盈,心能主血,肝能藏血,临床用于血气不足,气血失调之证。 又《金匾要略》的当归散方是治肝血不足,脾失健运的血虚湿热胎动不安,取当归芍药补肝养血以安胎。 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白芍配附子 白芍养血和营,柔肝安脾; 附子辛温大热,祛寒壮阳; 白芍之酸可益血,附子之辛可以复气; 白芍敛阴止汗,附子固肾回阳,两药同用,寒热并施,阴阳同治,主治阴伤阳虚之候。 高老先生认为,寒者温之,虽投以附子,也须防刚燥伤阴, 白芍与附子相用,则是引附子入血分以散寒,白芍之酸敛益阴,兼能缓附子之辛热燥烈,刚柔相济,使附子温阳驱寒而不伤阴动血,其配伍最为得当。 临床用量附子6~8g,白芍10~15g。 敛阴和脾,润下缓通 白芍配麻仁 白芍配麻仁,仲景用于胃强脾弱,阳盛阴伤之脾约证,如麻子仁丸方,脾脏津液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致肠道失润,胃热气盛,胃阴为其所伤,膀胱为其所迫,见大便干结,小便短数而黄。 取麻仁润肠通便,白芍养阴和里,敛液以辅润,使其润下缓通,阳明燥热得泄,太阴津液得滋,脾约可愈。 后世丹溪制活血润燥生津汤及吴又可创养营承气汤所用白芍,均从仲景之法悟出。 此外,高老先生还用白芍配丹皮清泻肝热;配龟板敛阴潜阳,柔肝熄风;配熟地乙癸同源,肝肾并补;配杞子养阴清肝,滋水涵木;配夜交藤、合欢皮养血柔肝,滋阴安神; 以及配黄芪、桂枝、防风同用,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用治于正气不足,营卫不和,感受风邪,血气运行不畅而见肌肤麻木、关节疼痛等等,灵活配伍,广泛运用。 至于白芍的炮制应用,高老先生认为,一般用以养阴、补血、柔肝、多为生用。 疏肝宜醋炒; 和中缓急则宜酒炒; 安脾止泻又当土炒; 敛血止血宜炒炭。 高老先生强调鉴于白芍性微寒,甘苦酸之味,故凡对表证无汗,麻疹未透者,应当慎用,否则发汗不彻,疹出不透,素有脾虚寒盛者,宜与它药配伍应用,以免致伤中之变。 在临床中,每当我们遇到不常见的疾病症状,往往需要查看有经验的前辈是如何选药配伍的,或者从经典药方中选取经典药对。 这些经典药对渐渐的就形成了其独特的配伍特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xingzhao.com/fxzzmp/9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全日报蒙古国发现两种变异毒株新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